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Python中yield表达式的使用
阅读量:7178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9

本文共 1414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。

关于yield这个表达式,只是在以前用的时候网上搜了几篇文章看了一下,大概理解如 何去使用,但yield执行原理其实还是不大明白,今天在次总结一下:

  1. 如果一个函数中使用了yield,那么这个函数就变成了一个生成器。生成器是可以迭代的,但只可以读取它一次,因为用的时候才生成。 

  2. 生成器能够迭代是因为有一个next()方法,原理就是通过重复调用这个方法来获取值,直到捕获一个异常。 
  3. yield 是一个类似 return 的关键字,迭代一次遇到yield时就返回yield后面(右边)的值。重点是:下一次迭代时,从上一次迭代遇到的yield后面的代码(下一行)开始执行。 
  4. 带有yield的函数不仅仅只用于for循环中,而且可用于某个函数的参数,只要这个函数的参数允许迭代参数。比如array.extend函数,它的原型是array.extend(iterable)。 
  5. send(msg)与next()的区别在于send可以传递参数给yield表达式,这时传递的参数会作为yield表达式的值,而yield的参数是返回给调用者的值。——换句话说,就是send可以
强行修改上一个yield表达式值。 

  6. 第一次调用时必须先next()或send(None),否则会报错,send后之所以为None是因为这时候没有上一个yield(根据第8条)。可以认为,next()等同于send(None)。

代码示例1:

# -*-coding: utf-8 -*-  def yield_test(n):      for i in range(n):          yield call(i)          print("i=",i)      #做一些其它的事情          print("do something.")          print("end.")  def call(i):      return i*2  #使用for循环  for i in yield_test(5):      print(i,",")结果:>>>   0 ,  i= 0  2 ,  i= 1  4 ,  i= 2  6 ,  i= 3  8 ,  i= 4  do something.  end.  >>>

 

代码示例2:

>>> def t1():    print '1'    x = yield 'hello'    print '2', 'x = ', x    y = 5 + (yield x)    print '3', 'y = ', y    结果    >>> t = t1()    >>> t.next()    1    'hello'    >>> t.send(5)    2 x =  5    5    >>> t.send(2)    3 y =  7    Traceback (most recent call last):      File "
", line 1, in
t.send(2) StopIteration

 参考地址:

转载于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l5623064/p/8574769.html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Windows Azure Cloud Service (25) Windows Azure 新的增强功能
查看>>
MVC开发人员必须拥有的五大工具
查看>>
[New Portal]Windows Azure Virtual Machine (10) 自定义Windows Azure Virtual Machine模板
查看>>
在Web应用程序中执行计划任务(多线程)
查看>>
HDU 3999 The order of a Tree (先序遍历)
查看>>
一个对Entity Framework数据层的封装
查看>>
华为机试题——整数减法
查看>>
面试经典-分金条
查看>>
session的失效时间
查看>>
WCF 4.0 进阶系列 – 第十五章 构建REST服务(第二部分)
查看>>
MySQL5.7: datetime
查看>>
Virtualenv教程
查看>>
2011年8月11日星期四
查看>>
艾伟也谈项目管理,项目管理实战之团队管理
查看>>
IE9是最佳浏览器?
查看>>
快速把web项目部署到weblogic上
查看>>
objcopy
查看>>
RGB_YUV_YCbCr
查看>>
虚拟内存机制
查看>>
一个CSV文件解析类
查看>>